始终着眼于客户和社会的期望,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市场领先的服务。
1.
主质材料
目前塑料、橡胶(塑胶)制品在食品包装、容器和餐具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普遍,用量曰益增加。塑胶制品的热稳定性能也比较差,而且与食品中的酒、酸碱性物质以及食用油等物质接触时,塑胶制品容易老化降解
[6_8]
。此外,塑胶制品中的化学成分多样,如残留单体、催化剂、加工助剂和改性助剂等,这些成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迁移,将会影响所包装或盛放
的食品品质,甚至产生污染
[9_12]
。因此,塑料、橡胶这类高分子材料制品,特别是其中的小分子化学成分是食品安全检测需要首先关注的重点对象。
纸制品也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其中添加的增
D
剂和荧光物质,应对其含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测。玻璃、陶瓷、和金属制品的安全性应该主要关注其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
{13}
。
2.
辅助材料
复合包装膜、袋等制品在釆用湿法复合吋使用的祜合剂和涂料,以及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在采用非水溶性油墨印刷或涂料涂覆过程中产生的溶剂残留
,
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14_15]
目前,使用中的溶剂型粘合剂大多是芳香族的粘合剂
[16-181]
。因此,国外的食品包装中对芳香胺
(PAA)
有着严格的限制,欧盟规定其迁移量小于
l0ppb
,在美国和欧盟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有强制规定;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
PAA
的相关规定。另外,现在国际上无溶剂粘合剂有五代产品,第五代产品是脂肪族的无溶剂粘合剂;而我国在无溶剂粘合剂的使用上基本停留在第二代产品上,有的厂家甚至在使用无溶剂粘合剂的第一代产品。用“单体含量
"
来对各代产品进行区分,第一代的无溶剂粘合剂的单体含量能达到
25-30%
,这些单体会与水发生反应,并不断的迁移,可以想象这么多的单体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同时,在异氰酸酯单体存在或熟化不完全的情况下很容易生成
PAA
,而正常情况下所有的粘合剂的配置均是异氰酸根过量
[119]
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化学成分进行细化分类,建立相应的检测技术和制定严格的限定指标。首先,我们需要先着手做一些基础性研究和准备工作,对塑料薄膜、粘合剂、油墨和生产工艺全过程进行考虑,为新标准的建立积累一些基础数据。
3.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也是食品接触包装材料的检测重点,需要在包装前进行足够的检测。此外,随着食品接触材料中小分子化学成分的析出,材料的物理性能也会大大降低,如密封效果、机械强度等等》因此,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检测的重点对象既包括与卫生指标有关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测试,也应该包括与物理性能指标有关的物理检测。
4.
食品接触新材料
的安全检测。
随着软包装行业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包装材料向功能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耐蒸煮、高阻隔、抗菌和抗静电薄膜材料等是软包装中增长最快的品种,其中高阻隔微波食品包
装材料将成新宠
[20]
。因此,随着化学工业和塑工业的发展,新的用于食品接触的材料越来越多,而我国关于食品接触塑料原料和制品的标准大多是按照材料的种类来划分和制订的,如果关于新材料的安全标准的制订落后丁•生产和市场流通,那么没有经过安全评佔的新材料就直接用于食品包装就可能带来新的质量安全问题
m1
。因此,针对新材料,建立新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必须与生产和市场流通同时付诸实施。